10月,“在关系中成长”系列团体辅导第三、第四期活动如期开展。在张莉老师的带领下,14位同学先后围绕“情绪呈现”与“自我整合”两大主题,展开了两场深入而温暖的探索。从情绪的表达到身体的觉察,成员们在互动中走近彼此,也在安静中遇见自己。
第三期回顾 情绪如何在关系中呈现
10月13日晚,第三期活动以“识别—表达—理解来处”为主线,引导成员在关系中看见情绪、表达需求,并回溯其原生家庭的根源。
玩起来读情绪:在表演中练“看见”
暖场游戏中,成员通过即兴表演呈现“微表情—语气—身体姿态”,其他人则练习描述:“我看见的是……我猜想你可能……”。从揣测到基于线索的判断,大家在安全氛围中初步建立起“被看见”的信任。
把情绪放进关系:用体验谈体验
围绕“情绪在重要关系中的表达”,成员以三问自我对焦:
我此刻具体在感受什么?(情绪+强度+身体反应)
我希望对方如何靠近与回应?
当需要被看见后,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张莉老师引导大家用“我感到…我需要…”清晰表达边界与需求,替代评判与指责。
情绪雕塑:回到来处,理解当下
在“家庭雕塑”环节,成员用站位、肢体与目光方向,呈现原生家庭中的情绪轨迹:“谁的情绪最大?”“我的位置与姿态?”“我常用的应对方式?”通过观照与分享,大家看见旧有情绪策略如何影响当下的人际脚本。
小结:情绪不是孤立的波动,而是一个可被理解、可被练习的关系模式。

第四期回顾 整合自我:身心相遇
10月20日晚,第四期活动以“从身体出发,整合自我各部分”为主线,带领成员在“身体—情绪—认知”的交织中,实现内在的协调与联结。
报数游戏:调动身心,觉察在当下
热身游戏中,简单的“报数”因节奏同步与错位,折射出每个人“如何与他人协调”“面对混乱时的反应”。在紧张与合作之间,身体带动情绪与注意力,现场气氛活跃而真实。
从身体到内心:倾听反应的语言
游戏后,成员从三个层面回看体验:
身体层面:紧张或放松时,身体发生了什么?
情绪层面:我感受到焦虑、愉快,还是被牵动?
认知层面:我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
大家意识到:身体的信号,是通往情绪的桥梁。
整合练习:看见“我”的各个部分。
通过闭眼想象与自由书写,成员尝试看见内在的多个部分:焦虑的小孩、理智的旁观者、努力维持平衡的“我”……在呼吸与身体的连接中,他们开始与自己的不同部分对话。
有同学分享:“身体其实早已知道答案”;也有同学感叹:“原来身体能帮我稳下来。”
小结:我不再只是某个反应或角色,而是一个可被感受、被理解的整体。
总体回顾与预告
从情绪到身体,从表达至整合,“在关系中成长”系列不仅是一次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更是一场面向真实自我的练习。期待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旅程中,继续把这些微小而真实的改变,延伸进每一天的关系与生活之中。
活动预告:欢迎关注后续活动预告与成长分享,敬请持续留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发布!
文字:宁太龙 刘红梅
审核:邱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