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学生工作部
Contact联系我们
- 联系邮箱:wjb@uestc.edu.cn
- 联系方式请点击 各部门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二、猫抓老鼠:画笔追击里的“默契初建”
“猫抓老鼠”的游戏将氛围推向高潮!两人一组,在纸上用画笔演绎“追击战”:第一轮老鼠先跑10秒,猫沿轨迹追击;第二轮角色互换,老鼠仅先跑5秒。笔尖在纸上疾走,或蜿蜒曲折,或大胆跳跃,同学们在笑声中快速熟悉彼此,原本陌生的搭档逐渐滋生出默契。这不仅是一场游戏,更是“破冰壁垒、建立信任”的奇妙催化剂。
三、图案裁剪:从线条里“挖掘惊喜”
游戏后的画纸成了“宝藏画布”——同学们需要从中寻找并裁剪出不少于7个图案,还要明确说出“这是什么”。有人从曲线里剪出了飞鸟鱼虫,有人从色块中发现了“神秘的面孔”,每一次裁剪都是对“创造力与观察力”的双重考验,原本抽象的线条在同学们的解读下,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意象。
四、故事共创:把图案变成“人生剧本”
6人小组集结,将所有裁剪的图案汇总,围绕“拯救比奇堡的甜品店”“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故事”“一个在外漂泊的男人的两段人生”“奶龙逃脱记”四个主题展开故事创作。大家把零散的图案贴在大卡纸上,再用画笔补充细节,让“甜品店的拯救计划”有了色彩,让“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有了画面,每一幅作品都是“集体智慧与想象力”的结晶。
五、分享感悟:在故事里“照见自我”
作品展示环节,每组全员参与讲述:先让其他组猜测故事主题,再完整呈现创作逻辑。当“在外漂泊的男人”故事被解读出“对归属感的追寻”,当“奶龙逃脱记”被赋予“勇气与成长”的内涵,同学们的思考早已超越了绘画本身。
分享感悟时,有人说:“这次活动让我开始思考生活的质问和人生意义的追寻”;有人感慨“放下手机与人交流,才发现生命的意义藏在真实的连接里”;还有人笑称“本以为是画画,没想到是一个欢乐剧场,独乐乐真的不如众乐乐!”这些声音,是“自我觉察、人际共鸣”最生动的注脚。
结语:以画为镜,照见成长
这场“画说自我”的旅程,不仅是一次绘画健心体验,更是一场“创新创造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双维成长。当画笔落下,故事成型,同学们在自由创作中释放了焦虑,在集体连接中找到了共鸣。
期待下一次“心艺场”,我们继续以艺术为媒,在自我探索与心灵共鸣的路上,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