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学生工作部
Contact联系我们
- 联系邮箱:wjb@uestc.edu.cn
- 联系方式请点击 各部门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每周一、周三早上8点,让我们一起相约云端,感受信仰的力量,共赴一场思想盛宴。
本期主讲人:于淼
辅导员理论宣讲团成员、集成电路学院党委副书记
宣讲主题:
以青春之我,铸强国之芯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集成电路学院辅导员于淼,刚刚过去的寒假里,相信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技术革新的澎湃浪潮,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科技界,既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科技的突破力量,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创新担当。今天,我想分享身边3位成电学子的成长故事,他们都无惧挑战和挫折,在科技报国的路上苦练本领、奋勇前进。
厚积薄发,夯实能力素养。2022级本科生李卓霖从大一起,就潜心投入学科竞赛。创新的种子往往萌发于失败后的反思,成长于持续的精进。首次竞赛失利后,他没有放弃,在数学建模、单片机开发等领域持续深耕,两年斩获11项校级以上奖项。正如他所说:“竞赛带给我的不只是奖状,更是面对未知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韧性。”这种在基础阶段培养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正是攻克复杂技术难题的必备素养。
走近产业,淬炼工程本领。2021级本科生王睿始终坚信“唯有到产业一线去实战,才能练就真本领”。他依托学院实习实训项目,在大三下学期深入企业实践淬炼。面对项目周期压缩、团队人力紧缺的挑战,他迅速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角色蜕变:独立承担项目任务,优化验证方案,更在流片倒计时阶段,针对项目组突发需求,将项目所需验证覆盖率提高到接近100%,最终提前一周完成交付。这段“真刀真枪”的实战经历,极大提升了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挑战前沿,攻坚关键技术。2021级博士研究生方针在参加学校夏令营期间,了解到玻璃基先进封装技术,将是未来打破国外封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国际前沿领域,这激发了他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当时,这一领域不仅国际上少有研究,国内更是一片空白。方针同学从0做起,开展长达五年的技术攻关,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最终,作为核心成员与团队共同突破技术壁垒,相关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次获得央视新闻报道,被评价为“关键节点的创新突破”。
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希望同学们既“从0到1”勇于突破,又“从1到N”持续精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成电贡献,肩负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