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2014级辅导员张昀燊荣获校优秀辅导员称号。张导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一边做辅导员一边兼顾学业,到如今的全职辅导员,先后带过09级,10级通信学院的学生,现在又是14级同学的辅导员,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为人认真负责,风趣幽默,深受同学们的爱戴。通信学院14级的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呼张导为“水灵哥”。
始于机缘巧合,忠于真心热爱
张昀燊回忆道:“起初,我的生涯规划是没有想过做辅导员的。”但是因为热爱学生工作,加上在本科学习社会工作类的专业,主干学科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生又在学习行政管理学,结合所学背景去实习做辅导员,通过实习终于决定了把做一名辅导员变成了自己人生的职业方向,一直做到了今天。
“学习心理学的人都特别有同理心。”张昀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但是因为学习心理学的原因,可以更好的和学生换位思考,明白学生心中所想,用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把辅导员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这样才能够把一些枯燥的思想教育内容比较生动地讲述给学生,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同时,也能更敏感地察觉到同学们情绪的变化,及时加以疏导。
“做辅导员的过程中,陪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辅导员的工作就是用感情去交换感情。”当被问到通信学院2014级入学有新生五百余人,如何与学生相处时,张昀燊说:“陪伴并不是拼凑相处的时间,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很重要。”当他们需要你的时候,就像大一入学的前两个月,学生对大学不熟悉、不适应,这个时候辅导员站出来,一百分的努力能收到两百分的收获,但当他们不需要你时,四百分的付出,也只有一百分的结果。水灵哥总结说,做五百多人的辅导员,一定要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去陪伴他们。
我最骄傲的是暑假从没休息过
“我最骄傲的一件事是我读研究生以来,到现在为止,每个暑假都没有休息过。”回忆过往,张昀燊感慨道,做辅导员后,每年暑假行程基本就是先跟一个社会实践队去做一周左右的支教,之后本着以后能给后面的孩子更多好的就业机会的初衷,做一些就业走访和校友回访。张昀燊说2014级大一的时候还会带国防生去基地化训练,大二的时候也是先带着院立人班去做暑期实践,回来后继续走访企业,又做了电子设计竞赛的领队,带着学生去上海比赛,去年又遇到创青春。张昀燊笑着说:“对我来说基本没有暑假的概念。”
提及做辅导员来有遗憾的地方,张昀燊表示如果说非要有遗憾,可能就是通信学院的学生特别多,可能到现在为止,都没能做到和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深度的交谈,和每个家长都能通信,更多的精力花在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学生身上,对中间的学生可能有些疏忽,关注不够。
让每个学生最后都有选择的权利
张昀燊说大四的问题实则出在大四之前。在带09,10级学生时,张昀燊都是接管大四的学生,很难去改变什么,能做的只是把学生已经具备的东西最大化的展示出来。正因如此,虽然对就业方面更为了解,可当学院希望他仍负责就业,学校也开始支持老师进行就业指导培训时,他却选择了成为14级辅导员,希望能从问题发展之初解决问题,帮助到学生。正因此,水灵哥带领14级学生时会更加强调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做指导。
张昀燊说:“让同学们努力地学习或是工作,并不是说为了学习和工作去努力,而是在未来机会出现的时候有能力去把握。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准备好武器,到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我不能保研,不能考研,被迫工作的局面’。”让考研,出国,工作只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而不是唯一的方向。
张昀燊说14级的同学们如今就面临这样的一个选择,不管选择什么,都希望学生们想清楚自己要选择什么,为什么选择。比如考研究竟是喜欢做研究而考研,还是觉得能力暂时不足以应对工作,逃避去考研。想好这两个问题就该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规划,工作的就要及时开始各项准备,考研的学生也该给自己制定精细到那一天开始做什么的规划,调节好自己,高效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