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成电杰出学生】田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学工部新闻中心
  •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 2016-10-18 09:23:14
  • 784 次阅读

不 忘 初 心 , 方 得 始 终

——记2015—2016年度“成电杰出学生”物理电子学院田曦

        田曦,男,汉族,1994年8月生,共青团员,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本科生。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特别奖学金”“立人奖学金”“人民奖学金”;获物电荣誉学生、“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其事迹也被记入2015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已发表2篇SCI、4篇EI,并有3篇SCI在审。他还是IEICE国际电子情报通信学会会员,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本科生获得ICEPT2015国际会议正式参会资格,受邀参加ISNE2015国际会议。

田曦.jpg

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不简单的“学霸”,学习用功,刻苦钻研,成绩名列前茅。大一到大三,成绩一直不断提高。大一大二期间,他很好地把握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自学了很多门高年级专业课的同时,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推导证明上,即使是书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也要推导一下。记得在自学Pozar教授撰写的全英文《微波工程》一书时,他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将整本书“硬推”了三遍。这也使他一次性通过了导师考核,进入教研室,而当时教研室的研究生们都是在第三次考核时才通过。导师对他的评价是:“他让我最欣赏的不是在考试中卷面100分的好成绩,而是他知识的广度与每一个知识点的深度,他喜欢钻研、敢于创新,我想这些都会成为他在未来科学道路上拾级而上的坚实阶梯。”勤奋学习,厚积薄发,大三一年取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积累的知识也为他科研上的众多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研·以博士生水平要求自己

       大一进校后他就积极与导师联系,成功地在大一就申请到了创新基金,并担任项目负责人。大三一年在教研室认真科研,从周一到周日,除开上课时段几乎都是过着“早8晚11”的教研室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那段岁月的奋斗,他成功发表2篇SCI收录的IET和IEEE核心期刊论文、4篇EI检索的ICEPT国际会议论文(第一作者2篇,第二作者1篇,第三作者1篇),并且还有3篇SCI收录的IEEE核心期刊论文在审。除此之外,他还独立完成了多项微波器件相关项目,成品达到国际TOP水平,均已售至中科院研究所和美国的微波公司。

       其实这么多的成果来得也并非容易。他在第一个项目《自交叉耦合的高抑制低通滤波器》中就遇见重重困难:在指标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时,导师提出了很多加工以及成本方面的高标准要求;在不降低参数的条件下极大简化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后,他必须自己绘制加工图纸,联系加工方商讨加工方案;最后还需要完成组装调试等工作。整个过程下来,他既担任了射频工程师,又做了绘图、装配和调试人员的工作。虽然很累,但让他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后来的项目研发周期一次比一次短,成果也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

       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科研实力,众多世界名校的教授都在第一次面试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其中很多都是领域大牛,如我国香港大学的Lam教授(IEEE Fellow/OSA Fellow /SPIE Fellow),就在面试后特意发来邮件邀请他加入他们的团队,并给出了全奖及PHD期间前往MIT担任一年访问学者的诱人条件。Lam教授对他的评价是:“一个懂得创新的人,一个最像博士生的本科生。”

综合·全面发展,遍地开花

       因为一进校就励志不当一个单纯的“学霸”,不做一个单调的“科研男”,他在大一时就积极参加学生会和学工部的各种学生工作,同时加入了华为企业人俱乐部并参加华为成都研究所的众多活动。大二时当选13级导生,给予学弟学妹学习及生活上的悉心指导,锻炼自身组织沟通能力。大三下入选台湾交换生项目,在台多次参与欧美及东南亚师生交流活动,拓展国际化视野。在社会实践方面,曾在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担任射频工程师,在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微波无源器件设计,装配,调试,测试等工作。也参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戴刚书副院长组织的“都江堰棋盘村灾后重建”调研活动。为了回报社会,他还作为志愿者参加“脑科学”相关的核磁共振实验,同时作为微尘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参加了各类志愿活动。

       尽管平时的学业以及科研任务很重,但他还是积极地参与到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去,每次都是尽心尽力,毫无懈怠。记得在参加“都江堰棋盘村灾后重建”调研活动时,戴刚书副院长要求同学们组织一个话剧,可当时正是期中考试阶段,大家的时间都很紧,但他第一个站了出来。那段时间,每天晚上排练完话剧后他就背着书包从综合楼飞奔回寝室开始晚上的复习和科研相关工作,每天都是2点后才睡,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作为一个学风督导员,他每次早自习都是第一个到达教室。同学和学弟学妹们经常问他为何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更多的投入科研中去不会更好吗?他总是笑着回答说:“我很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为我们学生搭建了这么多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很享受和大家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

责任·迈步世界看天下,学成归来报国家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了改革开放38年后的今天,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经过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众多领域科学技术发展也是从无到有。但是,在他看来,在大多数科研领域我国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

       他之所以放弃保研而选择出国读书,就是想在科研上更加的深入,希望以后能成为像钱学森和邓稼先先生那样推动祖国历史进程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