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成电杰出学生】刘路雅惠:敢想敢做,永不设限

  • 学工部新闻中心
  •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 2016-10-18 07:06:48
  • 620 次阅读

       刘路雅惠,女,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首位跨专业保研并同时被清华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的成电学子;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访学一年,期间被选为学生代表、校排球队队员;获选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暑期学校学习英国法律,师从著名法学教授MichaelZander;在校专业、综合成绩均排名第一,多次获“国家奖学金”,大二起获“唐立新奖学金”;大一获亚太青年模拟APEC比赛第五名,大二获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英语专业组全国特等奖、通译杯口译大赛四川省一等奖、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校冠军、省二等奖,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笔译二级、雅思8分;财富全球论坛志愿者核心组十名成员之一,语言与认知国际会议、国际友城青年音乐节陪同翻译;MODELAPEC社团主席、班长;校级优秀团干部、院优秀学生干部;“四川省优秀毕业生”。

1.jpg

      “综合素质突出”是老师们对刘路雅惠的评价,“她不仅学习能力强,在文艺体育、学生工作方面也毫不逊色。她能自信满满地站上成电杯辩论赛决赛,在成电讲坛的舞台做主持;也能在校运动会的百米跑道上拿下全校第四,拥有社会艺术水平测试单簧管十级、声乐八级证书。担任班长期间,还带领班级获校级优秀团支部。”在她看来,自己能够取得目前成绩,靠的是不给自己设限,坚持全面发展并且有提前规划的意识。

 MODEL APEC之行:初生牛犊,敢想敢做

        对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取得雅思8分的刘路雅惠来说,大一的基础课程并不算太困难。于是,她决定将这一年投入各类活动竞赛与社会实践中去。入选财富全球论坛志愿者会议主场核心组、为耶鲁教授做陪同翻译、加入校学生会学习部,担任班长等等经历都对她意义非凡。然而,真正在她大学时光中立下第一个里程碑的是MODELAPEC之行。

       “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MODELAPEC之行,那就是惊喜。从校内选拔、赛区选拔到全国84强,再到亚太12强至最终的第五名,一路都是惊喜。”惊喜的原因是,在这样一个不分年级组、经济论坛形式的比赛中,大一的她始终是以一种学习的态度在面对,从没有想过能够战胜那么多的学长、学姐拿到傲人的成绩,但也许正是这样近乎淡然的态度大大减轻了她肩膀上的压力。她笑称自己是“无欲无求”——没有迫切想要得到的东西,自然也就少了几分浮躁与不安。

        “一个人独自去往北京,才知道,原来一个人在外,要背负的远超过自己的想象。”等她到了北京,接触到84强选手,才发现个个都英语流利纯正,而且不乏全国性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中的佼佼者——竞争甚为激烈。每天21名选手中由外交部、商务部的官员或是前大使选出3名进入总决赛,4天会议共选出12强。在比赛中,她作为“马来西亚经济体领导人”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其他“经济体领导人”共同探讨茂物目标的实现,关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中公平的重要性。这场比赛不仅是能力的比拼,更是一场意志的较量。同房间的学姐每天在听完整天的会议后,还要查找和阅读资料到深夜,可是到比赛前一天却因为压力与身体原因退了赛。不巧的是,刘路雅惠到北京后感冒腹泻,还日光过敏,最多的时候每天要吃九种药,因此她顶多撑到晚上12点。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熬夜,所以她因为可以准备的时间太少,而感到十分焦急。“当时的我心想能把这个星期熬过去就算不错了。宣布我晋级12强的时候,我真是懵了。”她没有想到,那么多优秀的选手,都无缘12强。能进入12强的,几乎不是大四学长学姐就是研究生,而她作为一个从未想过能晋级的大一学妹却最终得此殊荣。对于第五名的成绩,不少人替她惋惜,只要再前进一名,她当年就可以作为中国优秀青年代表出访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真正的亚太经合组织的会议。但她已没有遗憾:“因为我相信几年后,若是有机会,我又将以更丰厚的积淀,更成熟的思维,更深刻的思考重返这个舞台。那时的我才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优秀青年中的一员。”

      回到学校后,她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MODELAPEC社团的主席之一,从参与走向推广,是为了让更多的成电学子有机会参与到这项让她受益匪浅的赛事中来,拥有一个世界公民应有的胸襟与眼界。

      MODEL APEC的经历令她的世界变得更为广阔,让她开始意识到也许不应将自己仅仅局限于英语专业。

                                                                   英伦之旅:在异国探寻自我

        如果说是MODELAPEC让刘路雅惠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可以有更多可能的话,那么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访学的一年则是一个转折点,让她遇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可能。

        在出国之前,她就为这一年定下了目标:探索不同的学科,发掘自己不同的兴趣点。因此,除了语言学类课程以外,她还选择了商法、经济学、国际关系、法语、西班牙语等课程。

        从语言学的大脑语言偏侧化、语言习得假说,到经济学的边际成本、菲利普斯曲线;从国际关系导论对于全球贫困与西方衰落说的思考,再到法语动词变位,这段在不同领域中徜徉与遨游的经历,成为她十分珍视的回忆。“我就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不为别的,只为满足自己内心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虽然身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但思想却是前所未有的自由,我感觉不到累,只有不断发现新大陆的兴奋。”兴奋之余,探索跋涉之路也注定是艰辛的。语音学使她一只脚踏进了理科生的世界——获取大量试验样本、连续四五个小时在电脑面前一动不动做音频数据分析,写实验报告;商法的案例分析要求她查阅大量资料案例,期末考试仅是合同法就要熟记上百案例。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因为坚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最终,语言学论文“影响元音共振峰频率的因素”“关于爆破音声带振动起始时间的测量与研究”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关于过失侵权的法律案例分析获得高分。最让她感动的,莫过于法语老师在临别时的那句:“你是我所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一番探索下来,刘路雅惠发现自己对于法律有着特别的热爱,逻辑思考的乐趣与魅力令她着迷。于是,意犹未尽的她在暑期经遴选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修读英国法律课程。她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聆听英国法学界著名教授的教诲,进入英国民法最高法院——theRoyal Court of Justice旁听律师辩护、法庭审理。在她看来,法律是人类文明的精巧建筑,那些重要的概念与条款历经雕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打磨以求实现公正的最终目标。

        繁忙的学业并不是她生活的全部。除了被选为交流学生代表,刘路雅惠还有幸入选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校排球队。自认为身体素质并不差的她遇上专业训练,一开始却完全不适应。七点半开始的晨训,练体能,练技巧,常常会第二天全身酸痛,手都抬不起来,她却痛并快乐着。“一开始也想过放弃”,但当她后来一次次体验奋不顾身地扑地救球,与队友密切配合得分的瞬间,她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只因为那种投入与感动不可替代。她在排球运动中锻炼意志品质,也在健身中寻求自我突破。作为力量训练爱好者,她的杠铃深蹲负重最高时超过了自己的体重,达到58kg。

                                  未来之路:“人生有一万种可能,我为每一种都做好准备”

       大学的最后一年,刘路雅惠在保研推免复试中以翻译专业考生第一名、法律专业全国第五、外校考生第一的成绩分别被北大外国语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录取。最终她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法律专业。面对这个结果,她更多的是感恩。“如果没有学校为我提供高平台,没有学院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帮助,没有学长学姐的点拨、建议,不可能有现在的我。”

       她没有预见自己会爱上法律,但对于今后的路,她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她将继续努力全面发展,为迎接不同的可能性做足准备。提前通过的雅思考试,让她第一时间抓住了英国访学的机会;连续几个寒假的西班牙语集训,让她在英国结交了许多说西班牙语的不同国家朋友。而现在,她又在为号称北美最难考试之一的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做准备,只为有一天当机会敲门时能将它牢牢把握。

       不给自己设限,不拒绝一切可能,永远保持一颗求知、上进的心,这就是刘路雅惠对自己的期望。“人生有一万种可能,我为每一种都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