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学生工作部
Contact联系我们
- 联系邮箱:wjb@uestc.edu.cn
- 联系方式请点击 各部门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匆匆四年,风雨四载。尝过辛酸,经过拼搏,厚积薄发。
他们始终怀揣英才梦,用行动诠释着何为“邦清”!
犹记得那天,回忆温暖着图书馆报告厅的每个角落,轻柔跳动的音符记录下他们即将逝去的青春。那一天,2012001020全班成员齐聚图书馆报告厅,迎接他们最神圣的时刻。当主持人宣布“邦清”答辩的成绩时,他们高兴地相拥在一起。36个人,36颗心,一同携手走过最美的时光,经历挫折与失败,却依然昂首向前,这份喜悦是沉甸甸的。
暮然回首,他们已经成为大家眼中的榜样。放眼望去,银杏纷飞下满是他们求索优秀的背影。什么是“邦清”精神,怎样才算优秀?这是一个再怎么细致讨论也不为过的深刻命题,四年来,全班人用自己的勤勉与坚持不断求索优秀的内涵。
“邦清精神”包含着汗水与泪水
那年他们二十岁,恰是回望青春,思索生活的年纪,初识了求学之路的跌宕起伏后,他们认为优秀更意味着一种永不懈怠的奋斗。没有谁可以选择起点,但他们能自由地决定方向,一路驰骋。
一次次深夜的调试,一遍遍重复的检验;他们从校奖到了国奖,从院赛到了美赛。一次次不停的追问,一个个通宵的努力;他们从班级中流到了年级第一,从图书馆自习到了伯克利科研。一天天不懈的努力,一年年不停的求索;他从数学园地到了国际会议,从中国台湾交换到了UCLA。
他们将优秀培养成习惯。全班三年里共获得校级以上科研学术类奖项80余项,41%的同学获得国家级奖项;综合素质A级证书2人,优秀毕业生5人;六级通过率89%,奖学金覆盖(获奖)比例81%,奖学金总额达20余万元。他们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国际审稿人1人,92%的同学有科研项目经历,切身感受科研魅力。
“邦清精神”承载着理想与眼界
志当存高远,从成电出发,35%的同学走向全国,其中90%的同学保送至清华、复旦、浙大等2+7高校与中国科学院,扎根国内一流名校。
胸怀全世界,从中国出发,27%的同学飞到大洋彼岸,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鲁汶大学,领略国际名校。
二班人是中国人,也是国际人。李思达交换学习期间发表国际会议2篇,田文壮代表成都市大学生赴夏威夷州做文化交流,赵铭杰大三学年到伯克利分校科研学习两年。45%的同学参加过出国交流,47%的同学参加出国考试。插上梦想的翅膀,二班人勇攀人生巅峰。
“邦清精神”意味着责任与奉献
服务不是施予,而是共同成长,不仅自己优秀,还要带领大家一起优秀。全班同学中,有88%的同学担任过学生干部,40%的同学担任院级以上的部长级以上干部。他们用心去领导每一个组织,服务于每一个人。
真正的优秀更是要不断求索卓越,传递大爱。同学一起参加迷你马拉松公益跑,校社团联合会这样报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责任,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这次英才学院12级二班一群阳光、热爱运动的年轻人,选择了以集体参与公益迷你马拉松的方式为贫困失聪儿童献上爱心。”汇聚你我微力量,成就彼此大梦想。递梦基金更是二班人的骄傲。班级参与组织的递梦基金三年来共募集21300元善款,资助112名儿童,走访24个贫困家庭。传递梦想,他们设立小英才奖助学金,帮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护送希望,他们带领受助者游览成电,启迪懵懂少年的幼小心灵。
“邦清精神”还传递着互帮与信任
在这葱茏岁月中,拼搏与努力是生活的主旋律,而我们一起欢度的时光,一起书写的故事则成为了成电生活里最嘹亮的音符。班级每月相聚一堂,我们牢记每一位同学的生日,共同聚餐庆祝;日租房活动,一起买菜,做饭,和面、包饺子,点滴生活细节,折射出的是理解、体谅、帮扶。一次期中考试有门课程大家成绩都不太理想,班委们交流后召开成绩分析班会,查找原因,立下目标,并请来上届学长给予讲解指导,期末班级平均分位于年级第一,大幅领先第二名。班级设立了每周一次的学习交流会,同学们在会上轮流分享知识重难点,交流竞赛科研信息,互相鼓励,激发学习兴趣。他们彼此心无间,共前行,在欢笑与泪水中收获时光的赠礼。
四年来,二班人风雨同舟,永不放弃。他的腿伤了,其余人帮他打理着日常。他成绩退步了,其余人和他一起奋起直追。他总宅在寝室,其余人拉着他一起感受阳光。没有同学们的帮助,或许他不能来到伯克利。一个人的图书馆,或许也不能成就如今的优秀。
孤军奋战,不能拿到最终的桂冠;携手共进,才成就了二班今天的辉煌!
转眼又到了离别的时节,秋风送来了惆怅,银杏落满了不舍。四年在成电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万千的感慨。没有不终的旋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再是大一刚进校时的懵懂无知,不再是迷茫无措,如今有的是一份自信,一份坚定。同学们收获了最宝贵的友谊,他们明白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每个人都有梦想,并任性地追逐着。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就是要折腾。青春就是桀骜不驯,青春就是策马扬鞭。青春追梦,永远在路上。离别不是结束,而是下一个开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他们是二班人。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又将要踏上不同的征程。但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不会忘记那段有你,有我,有我们二班人的共同回忆!”
岁月滴答滴答流淌着,那份关于四年同窗情谊的絮语将镌刻在记忆里,只为在白发时,将它们变成故事,再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