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学生工作部
Contact联系我们
- 联系邮箱:wjb@uestc.edu.cn
- 联系方式请点击 各部门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白云苍狗,岁月如梭。每每看到图书馆里埋头学习的学弟学妹,就好像看到曾经的自己。回顾大学四年,刻印在2012019130班心头的记忆,是那代表了班级最高荣誉的“陈邦清班”,更是这四个大字背后数不清的五彩缤纷、永不褪色的班级记忆。
我们班的同学不一定都是全学院最聪明的人,却一定都是最努力的人。三年期间我班获得奖学金累计63人次,奖学金覆盖率80%,位居全院第一。林维博、周茂民两名同学成绩排名分别位列年级第一第二;6人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蔡梦鸽获省级优秀毕业生;9人保研,5人出国,18人考研,2名同学均已成功签约腾讯等公司。深造率高达94%,位居全院第一。保送研究生分别去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五大高校。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96.7%,位居全院第一。
这些成绩都离不开班级强大的凝聚力。大家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互相督促,互相监督,以寝室为单位进行作业查收和日常管理。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大家都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不做拖班级后腿的人。
班上的同学也百分百参与了科研项目,7人获批创新创业项目,10人P2P优秀结题,12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科研之路永不停息。林维博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鞍山站金牌,上海站金牌;周茂民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四川省一等奖;李阳作为全国125名优秀本科生之一赴加拿大实习,获全额资助。
作为通信人,班级每个同学心里都有一个科研梦。学院也提供了很多科研实践的机会,这种机会大家当然不会放过。班级参加科研项目的氛围非常浓厚,不同项目之间的同学也会经常讨论。大家心中都有一股劲,只有尝试过,努力过,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所在。
多彩纷呈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让我们在科研的探索的道路上艰辛但快乐地走着,拼搏中我们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挥汗中我们发现社会主流的方向与自己方向的匹配程度,又一次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在努力中更加冷静地分析人生的局势;P2P的奋斗短小精悍,从具体的细节中训练自己的耐力,短暂而又充实的几周能够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在想象力的森林里捕捉到属于自己的猎物。
共同进取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未来更加美好,林维博多才多智并且编程有种独有的热爱,周茂民那健硕的大脑能够在数学模型的天地下展现自己的才华,李阳对加拿大学习生活的执着鼓舞了他每一个前行的脚步。每个人的未来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地拼搏和思索中变得熠熠生辉。
校园生活热情洋溢。成电杯羽毛球女单冠军、网球亚军、小提琴首席、啦啦操一等奖、诗朗诵一等奖、十万字晨光笔记、“荣耀通信”十大人物,多彩的青春需要绽放。三年校优秀团支部、优秀党支部,两年优秀班集体,我们和通信13班共成长。
成绩和科研的优秀并不代表我们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体验着各种大学生活,我们的校园生活照样精彩。学生工作兢兢业业,很多同学甚至担任了部门的部长、主席、副书记等。唱歌、跳舞、体育、班级出游,大家都乐在其中。革命的本钱毋庸置疑是自己强健的体魄,羽毛球女单冠军,网球亚军的名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实现的。
学习之余的娱乐生活从来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小提琴的飘扬,啦啦操的热情,诗朗诵的风骨,晨光笔记中人生哲理的启示,让我们在艺术的世界中吮吸着校园生活的味道。集体的优秀是集体中每个成员激情绽放的基石,是每个人奋发进取的强力后盾,生活的乐趣在拼搏中绽放。
我们曾三次代表班级站在优班答辩的舞台,“邦清”的追逐也是通信13班最后一次在这个舞台展示我们的风采。但13班的精彩不会因为我们的毕业而结束,精彩还将继续,优秀永远传承。
“我叫于彤彤,2012年9月,我加入了通信分团委学生会,通信13班和我一样的还有1名分团委副书记、1名学生会副主席、2名学生会部长。32个通宵改策划的经历让我们难忘,108场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我们骄傲。我们亲如一家,工作之余,我们还是生活中的挚友。这段经历有苦有甜,但回忆起来,当初的苦也是甜。在分团委这个大家庭中的快速成长,让我们更加成熟地面对大学生活。虽然过程中有辛酸,有泪水,但是每每想到家人般的同学,我们的心总是温暖的。考研道路的艰辛,找寻工作时的巨大压力,出国申请后的忐忑不安,总是让我们更加冷静地看待自己,更加自信地看待自己,因为我们知道有‘家人’的支持,我们不会输!”
这份爱,需要向下传递,这份情,不能磨灭。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们的学弟学妹,而如今我们带领的孩子们,成为了红旗分团委的继承人、校十佳社团的优秀团长、校分团委的部长、优秀实践队伍的队长……他们遍布各处,将奉献和服务的精神传承给一届又一届成电学子。
“我叫程默,是通信13班的宣传委员。在过去的四年中,我先后担任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新青年调研社社长、通信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担任了2014级13班导生,通信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副队长,电子科技大学华为花粉俱乐部社长。学生工作在于勤恳,在于服务,在于创新。创办电子科大学首本人文期刊《新翼》,创办图书馆放映品牌‘光影之约’,将电子商务引入田间地头,将华为荣耀大篷车引入成电校园。每一步,踏实而辉煌。十佳学生会,红旗分团委,暑期实践特等奖,每一个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数十位13班人在学生工作上的苦心耕耘,也是全体13班人在实践中的实干笃志。”
“邦清”不仅在于自身发展,“邦清”也在于传承与发扬。传承通信13班精神,指引学弟学妹们沿着我们的脚步走出一条更为宽广的大道。2014年8月,我与35张稚气的笑脸在清水河畔邂逅。他们的大学道路因一个13班而与众不同,我的大学道路则因两个13班的交汇而终生难忘。早自习的书声琅琅,晚自习的奋笔疾书,13班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继承,追求卓越的传统在拼搏进取中发扬。大一学年综合排名年级第一,大一年度奖学金总额破十万,13班的后继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邦清精神”薪火相传。
“我叫张亚萌,自2012年加入通信13班这个大家庭以来,一直努力地提升自我,坚持与班级共同成长。连续三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陪伴着这个集体一点一滴成长,见证着这个班级从青涩成长到连续两年获得校优班,正是在通向‘邦清’的路上让我明白了服务和引导的意义。”
从实时更新学习资料,提供各种资源资讯,实时服务班级31名同学;到成为辅导员最得力的小助手,协助处理年级事务;再到自身成长为一名辅导员,提升自我,引领他人,带领2015级400多名小鲜肉,向着未来4年的成长开拔,继续谱写我们的优秀之旅,开创另一段创造辉煌的大学时光。其实在13班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小伙伴,用自身的行动切实的为班级服务,为班级改变,也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与精神感染年轻一代的通信人,将通信精神传承下去。
从对学生工作的满腔热情到体悟服务和引导的意义,再到成为优秀的榜样,每一步,我们都在践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