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优秀班集体】数学科学学院2012102010班

  • 数学科学学院2012102010班
  •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 2016-10-13 08:55:25
  • 298 次阅读

                                                                                     我 们 是 数 学 人 , 我 们 的 “ 邦 清 梦 ”                                                                                                                                                                   ——记“陈邦清班”数学科学学院2012102010班

                                          2012102010邦清.JPG

         2012年,夏末秋初,酷热的暑气还未消除,29位本无交集的学子早已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成电这块热土。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个个都是当地高考学子中的翘楚。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但为了同一个梦想,29颗年轻而又炽热的心聚在一起,组合成了信一这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也许,他们命中注定要成为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邦清”,是他们共同的梦想。逐梦路上,他们不曾停歇;逐梦路上,他们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邦清”,什么才是“邦清精神”。

         金秋九月始建“邦清”之路,沉淀四载终悟“邦清真谛”!

                                                                                                    第一篇  建“邦清之梦”           

                                                                                                 亲如一家,共度绚丽青春

         梦想的坚持,是一段漫长的旅途;一路上有你,才有沿途美丽的风景。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们曾一起征服天台青城之山巅,我们曾一起漫步黄龙溪古镇的清幽小巷,我们曾一起领略白鹭湾溪湿地公园湿地植物的美丽,我们也曾一起欣赏金黄银杏的飞舞。中秋晚会,让身处异乡的我们彼此温暖;生日烛光,照亮了我们愈发默契的眼神。 

         还记得,黄龙溪古镇的镇口,我们欢声笑语,合影留念!那是班级第一次集体出游,选择黄龙溪古镇也是在三个备选方案中大家投票的结果。三月春风中的黄龙溪显得格外清幽,徜徉在曲径通幽的镇中小巷上,我们一路欢声笑语。旅途归来,我们没有一丝倦意。我们且歌且行,在路途中的草莓园里,我们摘草莓,齐声歌唱,其乐融融。在这里我们不仅仅留下了照片,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还记得,导生送别会上,一张张定格的照片凝结了我们与导生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录制的视频道出了我们每个人对导生的不舍之情。灯光暗下,一个用蜡烛插着出数字29的蛋糕被推进教室,摇曳的烛光下,我们看到了导生眼中不舍的泪光。那时的我们,不再是导生与同学,而是彼此相惜的伙伴。

         还记得,每逢佳节的班级聚会,我们高歌畅饮,欢乐开怀!节日聚会是我们每学期常有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除了在餐桌上大快朵颐,大家还畅谈生活趣事,交流兴趣爱好。K歌几乎是我们聚会的保留项目,许多同学都有一副好嗓子,争先恐后担当麦霸。还记得那年女生节,男同志们摆出心形蜡烛,在寝室楼下为女神们高歌欢唱,而女生们也尽情回应,引来旁院别寝的同学们的阵阵欢呼。

         流年似水,弹指即逝,嫣然回首,往事如昨。四年浇灌,四年耕耘,真诚孕育亲如手足的情谊!

                                                                                               以学为本,谱写无悔青春 

         优良的学习氛围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基石,它离不开每一个同学的坚持和付出。三班,愿意通过四年的汗水去铺平未来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那些奋斗的岁月里,班级为了方便大家答疑,组建小小讲师团,让三班的“学霸”们带领着三班一同飞翔。为了提高大家英语听力水平,班级主动组织听力模拟,请专业学姐来指导大家,与三班一起准备四六级考试。早晚自习,一个都不能少是三班的标准。此外,班委定期邀请竞赛达人来给大家讲那竞赛中的乐趣。数学建模、数学竞赛、ACM、机器人比赛、创青春等都充斥着三班同学的背影。上自习、做计算、查资料、看文献,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不知不觉,四年的时光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终于,三班成就了我们。数学建模国赛获奖2人,省奖4人;美赛两人获H奖。数学竞赛省赛获奖5人,挑战杯省赛获奖2人,共计校级以上奖励97次。我们不但在各种竞赛中斩获佳绩,而且在科研中也颇有收获。全班科研实训参与率百分之百,最终核心期刊3篇,省级杂志4篇,国际会议1篇。一方面我们在科研竞赛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学习也永争第一。四级一次性通过率100%,大学期间25科专业核心课程24科全院第一,加权平均分全院第一。尽管大四生活十分忙碌,三班依然卫生23次获奖,晚归违纪零次。这一个个成就的背后,是每一个同学努力的付出,更是大家对于科创、科研的无限热爱。 

         北京大学、中科大、南开大学、电子科大,三年努力,五名同学免试保研;巴黎十一大、新加坡国立,三班小伙伴开启崭新科研人生;奇虎360、央企国企,告别十余载寒窗苦读,多名同学顺利步入社会,率先展现成电品质。未来,三班的足迹将遍布全国各地,三班的优秀定会被更多的人认可,让更多的人自豪。 

                                                                                            第二篇  终悟“邦清真谛” 

                                                                                              传递优秀,传承奉献

        新的时代,成电赋予“邦清精神”新的含义。“邦清班”的评比不仅仅是对一个优秀班集体的认可,更是一个向全校学生传递优秀传递奉献的过程,而且这一传递优秀的过程才是“邦清精神”活的灵魂。 

         我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将优秀传递,将奉献传承。我院14级4名导生中我班3人。开学之初的第一次班会向新生讲述那邦清学长的奉献故事,一年的早晚自习按时考勤与陪伴,无数次数学分析答疑,无数次分享与谈心。他们有迷茫,他们有不解,而我们,会将我们的经历和思考,以建议的方式告诉他们,让他们不走太多弯路的同时,也不去干扰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去影响着他们,去传递那属于三班的优秀特质。独占全院前四的学霸寝室,全校第一的微学p支教队,全校为数不多的二年级“唐立新奖学金”获得者…… 

         2016年9月,我们的母校即将迎来她六十岁的生日,而我们也将离开母校的怀抱,步入社会。但梦,不会终止,我们的优秀将由他们继续传承,我们的精神将由他们继续承载,数学人的“邦清梦”将由他们继续追逐。 

                                                                                              无私奉献,共筑辉煌 

         他是三班的一个“学霸”,成绩专业第一,保送北大,长期“归隐”图书馆。但是考试之前,他似乎没有那么“学霸”了。答疑课上,他分享精心整理的一份份笔记。一切,只因班级需要。 

         他是三班的一个工作狂人,院分团委副书记、微学院公益负责人,活跃于各种工作岗位。但是班级活动之前,他似乎没有那么忙了,答辩实地考察场地,策划模拟细节。一切,只因班级需要。

         他是三班的技术宅,晴空工作室负责人、手握360Offer。程序是他的最爱,但优班准备的时候,他似乎不那么爱他的程序了。三页纸材料、PPT制作,反复观察,通宵修改。一切,只因班级需要。 

         他们,似乎只是爱玩,但在篮球赛即将开始之时,他们凝聚到了一起。摔倒后奋起的身影,脸上苦痛难掩,目光却依旧坚定。信一,必胜。 

         他们,似乎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但当我们的双鱼小公主受伤住院时,他们轮流陪护,热情探望,就像是一家人。 

         他们这一群人构成我们这个优秀的集体,而这个集体,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乐于奉献甘于吃亏的他们才显得那样的优秀。

                                                                                               行知合一,践行责任 

         成长的路上,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时常想着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信一的同学是这样做的。适逢周末,同学们结伴来到敬老院,与老人谈天,做游戏,为老人们送上他们的节目。一次次的编排,一次次的排练,只为老人们的脸上能浮现更多的笑容。平日里,我们的党建小组会来到校图书馆,整理书架上的图书,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电视上,我们看到了山区孩子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于是,我班自行组建两支支教队,每年赴贵州山区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希望。其中,微学派连续两年获得全校暑期社会实践第一名,一心一梦连续三年获得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许仁杰同学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而在这背后,是我们对公益的无私付出,对贵州村小的关注,四年如一日。两支支教队的六次支教活动,一次对白玉马边乡村教师的夏令营,我们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公益路上,坎坷仍旧,社会上,对我们短期支教队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面对质疑,我们知道,一切的语言辩论都是苍白的,唯有行动,是最好的回应。为了让我们的支教更加专业化,我们四次参与支教论坛,每次支教前进行十余次专业培训,三十余次教学试讲。一切,只因为我们希望做对的志愿者,对的支教。 

         大学四年,三班在求实求真的学习氛围中努力拼搏。现在,三班收获满满,但这并不是我们梦想的终点,而是下一个梦想的起点。我们将带着成电所给予我们的“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品质不断追求卓越。我们将永远铭记,我们是数学人,我们有“邦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