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学生工作部
Contact联系我们
- 联系邮箱:wjb@uestc.edu.cn
- 联系方式请点击 各部门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强化“互联网+思政”。学校以“四全”推动形成“四新”的网络工作实践,建成全国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四川)等系列省部级平台。聚焦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打造了汇聚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教育大数据智慧学工平台。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实施网络文化正能量精品工程,推出“网络文化作品培育支持计划”“网络名师工作室培育支持计划”“网络素养提升计划”,连续八年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央网信办“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中获奖73项。
打造高水平专业化职业化思政辅导员队伍。学校优化顶层设计、深化培养培训、畅通职业发展、完善激励保障、增强职业认同,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管理考核更加规范,科研水平不断加强。辅导员在思政类相关评比中获省部级奖项26项,其中“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入围奖2人,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1人。
优化学生发展支持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业发展支持体系、优化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构建学业发展支持体系。学校围绕“一基三柱一梁”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形成成电深造工作5A方案,构建“校-院-班”三级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体系,成立19个院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每年开展两次学风建设宣传月,举办特色活动300余场,参与学生2万余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本科生深造率从65.20%增长至72.06%,直博率从3.46%增长至6.05%,世界名校率从11.64%增长至15.60%,深造率连续六年排名全国前十。
优化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学校引导学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到国家重点单位和基层建功立业。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发挥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就指委主任委员单位优势,与行业共促就业育人。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开展就业分类指导,每年组织“就业指导服务季”品牌活动30余场,实施“千企进校园计划”,建设校院两级首批7个职业生涯工作室,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两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金奖两项,银奖一项。实施研究生“卓越发展引航计划”,不断强化就业价值引领和就业资源拓展,多举措提升研究生视野格局和就业竞争力,引导研究生聚焦国家重点领域就业。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本科生重点单位就业占比保持在40%以上,赴基层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近400人;研究生围绕电子信息及国防军工等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就业,赴重点单位就业比例从51%提升至68%,赴国防重点单位就业比例从17%提升至24%,赴党政基层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人数累计超1500人。两名毕业生获得“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
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持续推进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台本科生、研究生、共青团等各类荣誉评选细则,打造了全新一体的学生荣誉奖励体系。2024年,全面启动党团思政标兵、体育运动标兵、文化艺术标兵、劳动实践标兵、青创标兵及先进个人评选工作,举行学生表彰大会,充分发挥标兵学生在价值塑造、时代担当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不断深化“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2门微课入选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征集展示活动,11名心理委员获得“全国百佳心理委员”称号。
着力引领青年思想进步 促进青年能力提升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团学组织建设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助力人才培养。
引领青年思想进步。组织团员青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组织举办青年五四奖章宣讲、青联大讲堂、百姓大讲堂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200余场。组建青年讲师团,打造特色宣讲课程。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化“培训-历练-使用”培养体系。校团委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等在内的国家级集体和个人奖项25项。
促进青年能力提升。开展“三下乡”、“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足迹”、“G10赴对口帮扶地区联合社会实践”、“电子信息+乡村振兴”等大规模、高质量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组织100支校级实践队伍,参与学生4000余人。成立四川省“跨媒体自主智能”青年突击队,服务国家需求。全力保障成都大运会、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等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开通“学雷锋志愿服务专线”,深入开展“迎新最后一公里”、“看望离退休老师”等志愿服务项目。结对50个社区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全校注册志愿者达2.3万人,每年志愿服务活动数量累计1千余项,志愿服务时长累计约20万小时。成功组建六届研支团到贵州岑巩、四川康定开展支教。出台《电子科技大学关于推动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召开好学生代表大会、校领导接待日,做好新生接站、毕业生系列服务,开展“校园歌手大赛”“科大达人秀”“社团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
鼓励青年创新创业。以构建“课程-实践-转化”青年科创培育全链条为核心,通过课程、活动、项目为载体实施“青年科创培育计划”。 创新创业学院率先开设大学生辅修专业,布局建设“新工科+新商科”的交叉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了近10门创新创业辅修课程,累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0余名。组建以专业教师、产业导师、辅导员为主体的“1+1+1”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团队,定期举办“项目面对面”、“创新创业成果展”等双创活动。与政府、企业共建青年科创中心,与“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服务青年师生科创成果转化。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挑战杯”竞赛中,共斩获20个最高奖,14个次高奖,24个次次高奖,2024年“揭榜挂帅”赛道特等奖数排全国第3。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中斩获20金、30银、9铜,2023、2024年金奖数(7金)排全国第五,全省第一。2022年创新创业学院获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在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代表的服务国家关键领域的各类研究生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31项,其中最高奖145项。学校获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发展重要贡献单位,承办2024年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
美育浸润 启迪创新 打造文化素质教育“成电模式”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努力推动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建设、领导力教育、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丰富校园文化,传播高雅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构建“1+6+N”人文艺术通识课程体系。学校构建以“人类文明经典赏析”为核心的“1+6+N”人文艺术通识课程体系,将美育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建设新工科试点项目“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举办四届“四川美院-电子科大”联合教学创作成果展。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国家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本科一流课程7门,获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13项。
创新开展领导力教育。实施“成电栋梁工程”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拓展实践基地20个,举办亚洲青年论坛等品牌活动,承办第十七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组织开展“国际领导力”训练营5期。建设立人班100余个,获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1项。
推动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科技+艺术”育人模式,举办成电讲坛、成电舞台、成电辩坛等活动1700余场,举办六届校园合唱节、四届校园艺术节、六届校园川剧节,覆盖师生70余万人次。启动美育浸润计划,建设美育名师工作室6个、院级美育工作室20个,学生艺术社团16个。艺术团参加各类比赛获国际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68项,省级奖项281项。2019年获批全国普通高校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川剧)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3项。
未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五育并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学校人才培养大体系中定位、思考和统筹规划推进,不断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构建特色思政工作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素养、扎实基础、知识综合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引领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