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学生工作部
Contact联系我们
- 联系邮箱:wjb@uestc.edu.cn
- 联系方式请点击 各部门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又见青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唐毓椿先生担纲总导演,从2015年夏天开始,剧组在成都、北京、深圳飞越上万公里,采访了几十位电子科技大学不同时期的老师和校友,期间研读了大量的电子科大相关人物传记、校史、校报、科技资料,经过无数次的创作会之后,唐毓椿和四川人艺青年编剧陈丽丽数易其稿,历时三个多月完成剧本。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导演敖晓艺作为现场导演,带领六十余位演员在四川人艺小剧场奋战20多天,完成全剧的素排。
作为舞台辅助的重要手段,多达300平方米的九块大屏幕和高科技数字化技术,为本次演出奠定了美轮美奂的背景效果;为了视频内容的制作,在去年隆冬和今年盛夏,唐毓椿导演带领视频制作团队,转战新老校区,进行了为期十数天的拍摄。 。
演员阵容强大:全剧启用包括国家一级演员在内的60余位四川人艺的专业演员出演,除了十多位我校校学子外,作为实力外援的四川人艺专业演员有36人之多。如此数量的老中青三代人艺艺术家同台演出,就是在四川人艺这样的国家级院团的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全剧用120分钟的纪实体叙事方法,展现一台催人泪下的浓缩大剧。故事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方式,以八十岁高龄的陈讯教授(系虚构人物,主要作为串联人、陈述人、评论人的身份出现)在银杏飘落的季节回忆年轻时在成电的求学往事开端。
“一定要在九月开学!”的标语,将观众记忆一下带回到1956年8月,开学日期临近,尚在建设施工中的成电鼓足干劲,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为9月17日学生的准时开课忙碌准备。
青年学子陈讯历经千辛万苦的跋涉,整整走了十天的路,终于来到了心神向往的殿堂——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不由地在主楼前欢呼雀跃。
深情的回忆总是与青春的苦乐同行。建校初期,学校宿舍尚在修葺,部分同学就直接住进了主楼房间改造出来的临时宿舍,打蚊子大战是那个岁月特有的故事,也是属于“同宿舍”学子共同的成电记忆。
艺术中心排演的获奖作品《川江号子》也将在剧中精彩出演。
成电的首任党委书记、院长吴立人对教师职工的生活极为关注,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在反右斗争开始后,吴立人坚决反对将那么多的学生和教授定为右派。最终他保住了一批学生和教师,却没能保住自己,被悄然调离成电。
包括多位我国电讯技术和教育界的前辈和知名人士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周玉坤先生将自己心爱的钢琴赠予成电。
剧中还展现了中科院院士刘盛纲教授青年时期在成电潜心科研教学,得到妻子的鼎力支持,二人虽苦尤甜的生活往事。
……
作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国家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六十年是意义非凡的六十年,而在这六十华诞来临之际,《又见青春》是对母校隆重的献礼。全剧将学校六十年厚重而磅礴的历史浓缩打造,让这段历史从平面变为立体,从片段变为整体,从建校初期到改革开放,从高速发展期到电讯新纪元,从成都到深圳,从莫斯科到美国,从建校元老吴立人到现任院士校长,从五六十年代的电讯泰斗到近年来追风逐浪的八零后教授,从同一个电讯世家到不同年代的普通电讯人,在历史长河中聚焦最亮眼的一代功勋,在无数个个体身上折射群体的光芒,将“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电子科大六十年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在广大师生、校友的面前。
颤然回首,又见青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心血作品的开启!